央視
江蘇張家港是長江流域北梁南運最重要的物流樞紐,亞洲最大的綜合性糧油加工基地、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園臨海而建,大豆、水稻、小麥從水路陸路匯聚在這里進行加工,供應周邊城市百姓餐桌。
視頻:https://mp.weixin.qq.com/s/5qlPjdwV29X5jl6w0MaPdA
記者:
這里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糧油綜合性加工基地,中糧東海張家港糧油樞紐碼頭,碼頭岸線是825米長,共有4個泊位,最高可容納7萬噸級的貨輪。
我現在正在4號泊位,每天從港口進港的糧食總量是達到了2萬多噸。
什么概念?如果咱們以火車皮為單位來計算的話,就是滿滿330節車皮的糧食,
整個基地的面積也非常大,剛剛我們坐著時速20公里的車跑一圈是用了半個小時,而如果步行的話得花上一個半小時。
此刻在我身后正停靠著一艘7萬噸級的貨輪,在貨輪一側正在作業的機械是糧食轉運裝卸的裝備,光看它的高度就有33米,它的吊臂23米長,簡直就是一個空中的超級機械手,
那么他們都是給誰服務的?
大豆、小麥、稻谷,巨大的機械手恰恰是為了這些小小的糧食來服務。
不過糧油運輸樞紐只是這其中一個功能,在這樣一個龐大的糧食生產基地里面,還承載著糧食倉儲加工包括保供的功能。
今天我將通過一份訂單一幅圖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現代化工廠。
大家看一下我手上拿著的這份訂單,是保供蘇州的大米訂單,需求是120噸,工作人員告訴我,這個是今天上午9:15接到的訂單,要求是明天上午8點之前送達,
那么這樣緊急的一個任務又是這么大的一個工作量,任務是怎么完成的呢?
它可不是靠人工靠的,是現代化的科技手段。
機器人裝箱機、機器人碼垛機機械化裝車,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通過麻利的機械手操作,一個小時就能完成1500箱大米裝車發貨。
而如果人工操作每人每小時最多完成500箱,類似這樣的訂單每天都有2~3份。
再來看這張保供圖,
糧油運輸我們可以走長江的主航道,還可以依托南方密集的水網,通過一些小型的船只進行一個分撥,
同時還有發達的陸運線作為補充,最終到達客戶的手中,那么正是依賴于強大的倉儲加工物流能力,真正做到了糧達天下,端牢咱們中國人自己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