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近期,三大油脂延續反彈勢頭,表現偏強。昨日,油脂期貨大幅走高,其中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漲超3%,國內連盤跟隨馬盤上漲。
從全球植物油供需平衡來看,USDA 6月份報告顯示,預計2023/2024年度全球植物油庫消比延續環比小幅走弱態勢,而全球蛋白粕庫消比則可能從2022/2023年度低位明顯回升。國海良時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孫嘯表示,油粕間的相對供需松緊情況是有一定的邊際變化,這樣的變化可能從油粕套利角度給予全球植物油更強支撐。
徽商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郭文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6月份油脂止跌反彈,美豆生長初期氣候干旱,大豆優良率偏低,市場進入“天氣市”交易階段,以及美國生柴提高投料的利好預期下,美豆油上漲帶動國內油脂反彈。上周美國中西部地區迎來了有利降雨,緩解天氣壓力,美國EPA公布的生物柴油摻混數量低于預期,美豆油需求不及預期,不過對電動車是否納入補貼尚未正式敲定,仍存在生柴消費增量預期支撐美豆油,國內油脂由反彈轉為振蕩走勢。
“事實上,近期EPA公布的美國可再生燃料使用量標準讓市場喜憂參半。”孫嘯分析稱,將其與2022年12月公布的草案對比,從時間維度來看,2023年無論是可再生燃料總量還是各分項的使用量都是有所調增的,而2024年和2025年的使用總量有所調減。但從細分結構看,2024年和2025年使用量調減最多項是纖維素燃料。考慮到拜登政府之前有意將電力汽車納入可再生能源計劃,如今提案落地可能存在困難,因此對應的生物乙醇燃料需求或被同步剔除。另外,先進生物燃料使用量確實被小幅調減,但生物質柴油項增量比較明顯。總的來說,EPA新政對植物油生柴需求談不上大的利空,在2023年可能還是有較強的支撐。此外,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持續偏弱,對國內進口商品利潤修復形成拖累,這也是支撐內盤價格的一項重要的非基本面因素。
國聯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姜穎認為,此番馬盤上漲是多重因素疊加下的情緒共振影響。首先,馬來西亞6月份產量低于預期,增產預期下的減產現實,為多頭提供了操作環境;其次,馬來西亞政府宣布重組國有棕櫚油巨頭Felda的債務,涉及債務本金16.9億美元,有助于其涵蓋大部分的農民貸款,提振市場信心;最后,CBOT豆油大幅上漲,造成馬盤大量空頭集中平倉,價格快速拉升。
后市看來,姜穎表示,短期考慮到美國生柴利空已交易完畢,國內宏觀政策調控存在強預期,美豆天氣炒作時間窗口仍未結束,油脂階段性利好因素還將為盤面提供支撐。中期來看,進入增產期后,市場將會聚焦實際產量相對預期的印證上,在厄爾尼諾的背景下,極易發生供應增長不及預期的情況,價格或易漲難跌。策略操作上,棕櫚油短期拉漲之后有回調風險,調整至低位后可繼續短多。
孫嘯認為,棕櫚油產地無近憂有遠慮。根據FAS監測數據顯示,馬來西亞特別是其東部半島,從今年4月開始就出現降雨量低于正常值的情況。印尼的中西部地區亦在5月份出現類似現象。考慮到少雨對于棕櫚果單產的負面影響存在半年左右的滯后期,如果未來厄爾尼諾特征持續,預計今年四季度產地棕櫚油將遭遇減產事件。
在齊盛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劉瑞杰看來,厄爾尼諾大背景下,2024年東南亞棕櫚油減產預期較強,且無法證偽。東南亞棕櫚油6—9月預期持續累庫,供需結構屬于寬現實、緊預期。國內6、7月買船較多,前期降庫趨勢預期放緩,夏季需求一般,現貨基差難挺。8月及之后,國內油脂消費季節性增加,帶來向好預期。歐菜油炒作題材結束后,油脂板塊重回棕櫚油引領狀態,在下半年需求恢復及明年產地減產的接力型利多題材下,外資席位逐漸轉向。資金行為快于現貨供需,盤面走勢強于現貨,基差走弱。
豆油方面,記者了解到,前期導致豆油不斷下跌的因素包括:美國處于加息周期中,宏觀環境對大宗商品影響偏空;巴西大豆豐產,國內5—7月大豆大量到港,豆油產量增加而消費平淡,存在較強的累庫預期;去年年末美國生物柴油政策不及預期。
姜穎分析稱,目前,利空因素基本出盡。從宏觀方面來看,6月美國暫停加息步伐,此前造成市場擔憂的美國銀行業危機未形成系統性風險。6月21日美國可再生燃料政策公布,具體到生物柴油分項,2023年強制摻混義務量不變,2024年和2025年強制摻混義務量增加,考慮到先進生物燃料中部分使用生物柴油交付,預計未來三年生物柴油的消費量仍將有所增長。
“接下來美國大豆進入關鍵生長期,前期干旱范圍擴大導致大豆優良率開局不利,雖然近期美國降雨有所改善,但天氣市炒作尚未結束,對豆油價格形成支撐。”姜穎認為,目前主要利空在于國內豆油處在加速累庫狀態,7月累庫預計延續。需求方面,旺季備貨對豆油消費存在一定支撐。在宏觀不出現重大利空的情況下,預計豆油振蕩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國內現貨成交環比明顯改善,這是一種國內油脂需求保持向好的標志。在孫嘯看來,這意味著一季度時用低度棕櫚油替代豆油這樣的“消費降級”現象出現改善。預計隨著終端庫存的不斷消化,三季度國內油脂備貨需求依舊會開啟。美豆方面,新作生長期開端情況不佳,美豆優良率位于歷史同期低位。三季度美豆北部產區依舊面臨少雨威脅。
劉瑞杰認為,整體來看,三季度和四季度大豆進口成本不會很低,從盤面來看,豆系油粕本年度低點或已出現。從國內油脂供應來看,豆油目前處于持續累庫狀態,預期8月底見頂,后轉降庫;棕櫚油降庫趨緩;菜油庫存筑頂。三大油脂庫存處于微增狀態,但壓力不大,且品種分化。從油粕關系來看,豆粕表需略好于豆油,油粕比價預期低位徘徊,趨勢性不強。豆油目前更多是成本邏輯,國內需求跟不上盤面變化,基差走弱。
菜油方面,據劉瑞杰介紹,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亞菜籽土地休耕,產量同比大幅下降,進出口貿易端菜籽供應壓力下降;歐洲菜籽產量預期繼續創新高,但數據高點已給,存在利空出盡可能性;加拿大菜籽產量瓶頸,難有大增,且面臨干旱基礎。
6月,我國菜籽進口量存在較大幅度下滑,市場預計6月菜籽到港量為39萬噸,較5月減少約20萬噸。姜穎告訴記者,在進口菜籽供應逐漸減少的形勢下,油廠壓榨開機率也出現下滑,周度壓榨量下降至10萬噸左右,菜油供應隨之減少。進口菜油方面,俄羅斯菜油出口量有所下滑,歐洲菜油價格上漲亦導致進口減少。產量與進口量的下降導致菜油供應收緊。
“目前,國內菜油庫存累積至55.31萬噸的高位,累庫速度放緩,預計7月份菜油將逐漸由累庫轉為去庫。此外,加拿大油菜種植進入關鍵生長期,目前草原三省降雨量略偏低,阿爾伯塔省油菜優良率為49.1%,長勢偏弱。天氣市對菜油價格存在支撐。在宏觀不出現重大利空的情況下,預計菜油也將步入振蕩上行階段,走勢強于豆油。”姜穎說。
在孫嘯看來,經過主動降價去庫存,加拿大油菜籽舊作供應壓力已經不大,其商業庫存與農產庫存均處于歷史同期偏低位置。歐洲地區經過油菜籽高榨利下修之后,菜油出口壓力較一季度明顯減輕,海外菜油價格企穩反彈,國內進口利潤重回倒掛趨勢,3月份之后油菜籽進口套盤榨利亦虧損較多。預計國內菜油供應壓力最大的時刻已經過去,三季度有望迎來庫存拐點。
劉瑞杰認為,從大背景來看,2023/2024年度菜系壓力較2022/2023年度減小,今年3月歐洲菜油跌破棕櫚油價格的情況不易出現。從成本端來看,8月份歐菜籽和加菜籽會有一定的上市壓力,但由于四季度澳籽供應量不大,上市壓力持續性不強,更傾向于出現收割底點后企穩或小幅反彈。從國內供需端來看,后續菜籽買船逐月下降,菜油庫存筑頂期,7月或會轉降庫,菜油進口倒掛,菜籽壓榨虧損,都給菜油帶來支撐。三大油脂庫存分化明顯,7、8月份菜豆油價差預期處于偏強狀態。單邊驅動仍需看油脂板塊整體走勢,需要下半年需求轉好的逐步證實及厄爾尼諾對東南亞棕櫚油減產影響的持續炒作。